9月26日,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我校主辦,學校藝術學院承辦,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大理州非遺中心等相關單位協辦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大理大學2024年度“云南傳統制茶技藝及茶文化習俗研修班”,完成各項培訓任務,順利結業。來自昆明、大理、普洱、臨滄、德宏、版納、保山、曲靖、紅河等九個州市及上海、重慶等地的20位學員參加結業典禮。
學校黨委副書記趙喜旺出席并講話。下關茶廠原廠長馮炎培、下關沱茶(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杜發源、大理州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楊義龍、著名攝影家楊士斌、新加坡三德集團董事長高銓壯、大理南詔普洱茶職業培訓學校校長鄭鵬春應邀參加結業儀式。
趙喜旺指出,此次研培是大理大學舉辦的第10期非遺研培班,全體學員認真學習,深入交流,不僅獲得了新技術新技能,還開拓了眼界,拓寬了思路。希望藝術學院項目組繼續做好非遺研培工作,不斷總結經驗、分享成果,運用非遺項目精準發力、奮力作為,將民族傳統文化發展非遺產品的創新,非遺傳承利用與學科建設結合起來,與助力鄉村振興聯動起來,促進藝術學科的特色發展,促進云南傳統文化產業的發展,也希望學員在制茶技藝領域不斷探索發揚工匠精神,帶動更多的傳承人和從業者,在傳統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方面作出新貢獻。
第10期非遺研培班學員李華表示,通過研修學習,我們將帶著對茶的堅守與熱愛,篳路藍縷、砥礪前行,進一步挖掘傳統制茶技藝的潛能,結合現代科技,不斷提升茶葉品質、生產效率以及研發能力,通過更具創新的方式推廣茶文化習俗,努力成為茶文化合格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本期研修班,學員們通過參觀茶園、訪問制茶工坊、與非遺傳承人對話,深入了解了不同地區的茶文化和制茶技藝,拓寬了視野,增進了對茶文化多樣性的認識。在提高技藝水平的同時,真正達到提升傳承與創新能力,助推云南傳統制茶技藝及茶文化習俗發展的目標。
自2017年獲評“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培高校”以來,我校充分發揮地方高校在文化傳承與創新中的積極作用,通過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提供了系統的理論學習和實踐交流平臺,目前已圓滿完成10期“研培計劃項目”,培訓了近500名各級各類非遺傳承人,形成了傳承、保護、研究、創新為一體的民族文化傳承教學新體系,搭建了提升地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品質的新平臺。
【責編/付智敏 審核/張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