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院部新聞

院部新聞

包倬談文學創作暨駿馬獎作品小說集《十尋》創作分享會

10月18日,云南著名小說家、《滇池》文學雜志主編包倬老師應邀為大理大學文學院師生帶來了一場以“激活記憶,尋找寫作根據地”為主題的文學創作講座暨駿馬獎作品小說集《十尋》創作分享會。文學院農為平教授擔任會談嘉賓,文學院副院長于昊燕教授主持活動。

包倬,1980年生于四川涼山,彝族。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青山隱》,中篇小說集《沉默》,中短篇小說集《十尋》《路邊的西西弗斯》《風吹白云飄》等。曾獲第十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長江文藝》雙年獎、歐陽山文學獎、云南文學獎等。

包倬老師從文學的時代意義、文學創作中的題目意識和語感、作家應具備的核心感知力和認知力等方面對文學創作進行詳細的剖析和講解。他分享了自己在創作《十尋》中不同篇目時的心路歷程,他認為“尋找”是文學的母題之一,從不同的角度來展現故事,但最終還是要回到故事本身。他認為創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尋找,尋找能夠理解自己的讀者,尋找同頻共振之人;同時“尋”更是探索之意。

于昊燕老師、農為平老師從不同的角度對《十尋》中的作品進行了精彩的評論,并和包倬老師進行了深度探討和交流。她們認為,作者善于營造氛圍,現場感極強,語言冷峻簡潔,很有韻味。十篇小說相互之間有共同的主題,又各有不同的維度,是《十尋》,也是十問。通過作者犀利的筆觸,讓讀者們看到社會“邊緣人物”對命運的不屈抗爭以及難逃命運束縛的無奈。

在師生互動環節,同學們爭先恐后地向包倬老師請教自己閱讀《十尋》時遇到的困惑和自己在文學創作中遇到的困難,他一一作了解答。他告訴同學們,寫作是一種自由的藝術,不受任何界限的束縛,擁有無限的維度和深度;文學創作的真諦,在于捕捉瞬間的靈感。他鼓勵同學們熱愛生活、熱愛文學、熱愛創作,努力將內心真實的感受通過文字的形式生動地傳達給每一位讀者。

《十尋》是一部有個性的短篇小說集,收錄了作者創作的《紅妝》《親愛的困獸》《生日快樂》《圣誕快樂》《天空之鏡》《新婚快樂》《馴猴記》《掩耳記》《找呀找》《走壁記》十篇小說,這些作品的主題皆與“尋找”有關,所以取名“十尋”;小說關注底層人物的命運,關注山村人物的命運,關注小人物的不甘平凡與努力抗爭。


【責編/付智敏】

有百家乐官网的棋牌游戏| 168棋牌游戏| 在线百家乐官方网| 安卓水果机游戏| 百家乐打线| 夏河县| 汇丰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足球即时比分网| 网上玩百家乐犯法| 博彩e族| 百家乐官网技巧方法| 皇冠888线上投注| 玩网上百家乐的技巧| 百家乐官网必赢外挂软件| 猫游棋牌下载| 百家乐分析仪博彩正网| 百乐坊百家乐官网游戏| 威尼斯人娱乐平台反水| 单耳房做生意的风水| 百家乐官网gamble| 太阳城官方网站| 姚记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的嬴钱法| 威尼斯人娱乐城网上赌场| 百家乐代理新闻| 金百亿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德州扑克高级教程| 百家乐黄金城游戏大厅| 新东方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老虎机规律| 百家乐筹码币方形| 百家乐官网园棋牌| 天天乐线上娱乐| 免费百家乐倍投工具| 百家乐网上真钱麻将| 澳门百家乐官网网上赌博| 双峰县| 大发888出纳柜台 在线| 百家乐论坛官网| 百家乐必学技巧| 大发888赌场的微博|